未來汽車芯片的技術創新方向在哪里?
未來汽車芯片的技術創新方向多元且前景廣闊。一方面,在圖像傳感器芯片領域,朝著突破探測距離極限發展,如研發1200萬像素CIS芯片以適配L4級自動駕駛需求,同時探索光子集成等前沿技術提升能效;另一方面,電驅系統與功率芯片聚焦碳化硅等寬禁帶半導體應用,降低成本并優化模塊設計。此外,智能網聯領域也不斷涌現國產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芯片,推動產業發展。
在圖像傳感器芯片領域,1200萬像素CIS芯片的研發正在加速推進。其目標是讓探測距離突破300米,滿足L4級自動駕駛對環境感知的高要求。像安森美推出的AR0820AT傳感器,通過背照式技術大幅提升信噪比,讓成像質量在復雜光照下也能得到保障。而光子集成與量子點材料等新技術,則為突破CIS芯片的能效瓶頸帶來希望。思特威與晶合集成合作攻關CIS Stacked工藝,一旦成功,國產高端CIS芯片的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電驅系統與功率芯片方面,碳化硅等寬禁帶半導體成為革新的關鍵力量。雖然目前碳化硅技術生產成本較高,但專家預測未來兩年其器件價格將顯著下降。功率模塊的設計與電路布局對整體性能影響很大,減少雜散電感、優化模塊結構設計,能夠提升電驅動系統的穩定性和效率。各方協同合作,致力于構建自主可控的電驅動系統生態,中國電科更是將目標瞄準2035年成為國際一流電驅動芯片供應商。
智能網聯領域,國產芯片也在發力。湖北省東風汽車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推出全國產自主可控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DF30,適配國產軟件操作系統,應用廣泛。高邊驅動芯片已在東風新能源車型量產搭載,DF30芯片通過嚴格測試,有望率先量產上車。東風汽車與中國信科合作推動芯片國產化制造,成員單位擴展至44家,覆蓋全產業鏈。
總之,未來汽車芯片在多個關鍵領域不斷探索創新。圖像傳感器芯片提升探測與能效,電驅系統功率芯片降低成本優化性能,智能網聯領域國產芯片加速崛起。這些創新方向將推動汽車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