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道路上行人稀少,一旦在這個時候發生交通事故并選擇逃離現場,能逃脫法律的制裁嗎?今天分享的案例就是一樁肇事逃逸的案件。

事故經過
深夜,一名未取得駕駛資格的年輕男子,駕駛著一輛燈光系統不符合技術標準的小型客車,行駛在道路上。由于缺乏必要的駕駛技能和經驗,加之對道路狀況的忽視,他在一個酒店路段與兩名行人發生了劇烈碰撞,導致其中一名行人不幸身亡,另一名受傷。
事故發生后,肇事司機沒有立即報警或撥打急救電話,而是選擇了逃離現場,企圖逃避法律責任。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肇事司機最終被警方抓獲。交警部門經過調查,認定肇事司機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而受害者因在機動車道上行走,承擔次要責任。

法院審理
受害者家屬將肇事司機及相關責任方告上了法庭,要求賠償包括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交通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在內的各項損失。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在審理過程中,法院查明肇事車輛的實際所有人是一家汽車租賃公司,而肇事司機是通過朋友借用車輛。法院認為,汽車租賃公司將車輛租賃給無駕駛資格的人員,存在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同時,車輛的實際使用者在明知朋友無駕駛資格的情況下,仍將車輛借出,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法院怎么判
法院認為,肇事司機應承擔事故損失的70%賠償責任,并且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十個月。受害者自擔30%的責任。同時,汽車租賃公司和車輛的實際使用者也應對肇事司機所承擔的責任份額各承擔10%的民事賠償責任。對于原告主張的精神損害撫慰金法院則不予支持。
律馳駕道觀點
撞人以后駕車逃逸的行為是極其嚴重且不可接受的。這一行為不僅嚴重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更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極端漠視。
首先,肇事司機未取得駕駛資格便駕駛車輛上路,這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極度不負責任。此外,車輛燈光系統不符合技術標準,進一步增加了行車風險。在發生事故后,肇事司機非但沒有立即報警或采取急救措施,反而選擇逃離現場,這種行為是對法律權威的公然挑釁,也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極大傷害。
法律對于此類肇事逃逸行為有著明確的處罰規定。根據法院判決,肇事司機不僅承擔了事故損失70%的賠償責任,還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十個月,這充分體現了法律對于肇事逃逸行為的嚴厲打擊態度。同時,法院還認定了汽車租賃公司和車輛實際使用者的過錯責任,要求他們各自承擔肇事司機所承擔責任份額的10%的民事賠償責任,這進一步強調了車輛管理和使用過程中的法律責任意識。
此外,無論是在刑事訴訟當中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精神損害撫慰金都不會被支持。刑事案件中的賠償通常限于直接經濟損失,如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
綜上所述,我們強烈呼吁所有駕駛人員要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切勿無證駕駛或駕駛不符合技術標準的車輛上路。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停車、報警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積極配合警方和醫療部門的工作。同時,我們也提醒車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要加強車輛管理,切勿將車輛借給無駕駛資格或不適宜駕駛的人員使用,以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總之,撞人以后駕車逃逸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它不僅會給受害者及其家屬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損失,也會讓肇事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和敬畏之心,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熱愛汽車,從關注律馳駕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