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消費者用車6大誤區原創
一輛動輒10萬的車,消費者在購買前往往會勤于做各種功課,上網搜索、向親友咨詢、貨比三家,但往往將車開回家后,除了勤于清洗之外就不聞不問,乃至形成很多陷入誤區的用車觀念。對于廠家推出的保修政策,也常常形成錯誤的理解。
來自北京現代售后服務部售后支援科科長馮濤結合專業經驗,對北京現代推出的5年/10萬公里動力總成保修政策進行了全新解讀,糾正了車主日常一些車輛維修、養護的誤區:車主合理規范的養護愛車,其實是在替自己謀得實惠。
誤區1:保養憑感覺,時間周期表是迷信?
A:每個車主買車時都會得到一分保養周期表,被告知在什么時候該去做怎樣的維護保養,但大部分車主開著開著,只要感覺良好,沒出啥問題,也就漸漸擱在腦后了;另一部分車主則是出于以往的駕駛經驗,自行縮短保養里程,比如規定是8000公里保養自己卻6000公里時就把車開到4S店;或沒到保養時間就到4S店保養,結果是多花錢。實際上,車輛保養不是越勤越好,廠家規定的里程數是基于對車身性能的充分了解,進而才設置的最佳時間。
誤區2:保修期長=使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A:很多車主認為,汽車廠家延長保修期,自己用車的成本就會大幅度降低,但事實上,保修就像保險,只有當車出現問題時,自己才能得到這一政策所帶來的實惠。當然,動力總成的維修費用是非常昂貴的,通常,一輛車的動力總成系統的費用要占到整車費用的35%-40%。因此,動力總成系統一旦需要更換,對消費者而言將是巨大的花費。保修期的延長,無疑避免了消費者自己承擔這樣巨額開銷的風險。
其實,延長保修期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車主養成良好的定期、定程養護習慣,通過引導車主在4S店進行專業養護,將車況保持得更好,等到車主換車時,會發現其殘車價值的提高,遠勝過養護時的花費,其實這才是真正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
誤區3:發動機的聲音與其它車有輕微的差異=動力系統出問題了?
A:動力總成系統有問題的初期表現為噪音大、油耗增加、車身震動,而且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每個車都是不同的個體,而不同的個體之間,聲音的細微差異是很正常的;尤其和其他廠家車型相比聲音的有差異可能比較明顯,如果只是此類聲音的細微差異,但這個問題沒有明顯的隨時間加劇的話,并不意味著一定有問題。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主流汽車廠家的質量控制體系嚴格,產品故障率能達到以ppM為計算,即以百萬為基數。也就是說,每一百萬輛車里,動力總成系統出現問題的幾率不會超過幾個,幾率非常低。像北京現代推出類似的售后維修政策,也是基于對自身產品質量的充分自信。
誤區4:4S店保養=店大欺客,小店方便又實惠?
A:以一個機濾為例,在北京現代的4S店買可能要貴幾塊錢,但它能保證正常使用8000甚至10000公里以上,而在路邊小店買的機濾壽命很可能跑不到3000-4000公里,而廠家原裝機油對于車身整體的協調性而言的好處肯定是不言而喻的。省幾塊錢小錢、圖一時的方便,很可能是犧牲日后的使用性能為代價,這只會帶來更多麻煩和不便。
有些車主擔心自己的車明明是個小問題卻會被4S店描繪得很嚴重,在勸說下更換配件,花些不必要的錢,但其實,在主流汽車廠家中,這樣的現象基本不可能存在,因為北京現代對經銷商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并且,換個角度來想,4S店做的是長期生意,不像街邊小店是一錘子買賣,不可能犧牲長期利益和口碑,做這樣短期的投機行為,大家希望的是“客人滿意-形成口碑-4S店能夠持續經營”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
誤區5:消耗品=后媽的孩子沒人管?
A:通常來說,目前大部分廠家對消耗品都不保修。其實這類配件如果真有質量問題,一般在2000-3000公里時肯定暴露,如果用到5000公里還沒出問題理論上就不會出問題了,除非使用方法不當。因此,廠家給予3個月或5000公里的保修實際上是為消費者買了一份保險,免除了車主的后顧之憂。
誤區6:過了保修期就不用再去4S店了?
A:行駛兩年左右的車輛,是這臺車車況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車身各個部件的狀態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如何使這個狀態延續下去?靠的是4S店的專業養護:長時間定程定時保養,使用原廠機油和配件,自然會延長愛車的使用年限。而北京現代將保修期從2年6萬公里延長到5年10萬公里,也是希望引導車主能夠養成科學的用車觀念,使得車主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有一個好的駕駛感受。售后服務部門接手了太多例子,同樣是兩輛開了5年的車,一輛一直在4S店做保養,另一輛在第2年保修期結束后就不再去4S店做保養,車況截然不同,開起來也覺得是兩代車。歸根到底,開車的還是消費者自己,車好不好,感受最實在。
服務戰昭示車市漸入理性 車主車企車商有望三贏
近期,車企紛紛打出服務大旗,年限與范疇不一,但不論是北京現代推出的5年/10萬公里動力總成保修政策,還是廣州本田在雅閣、新飛度兩款產品試水性質的3年/10萬公里整車保修,越來越多的跡象都表明,在聒噪、慘烈的服務大戰之后,市場競爭的重心已經漸趨理性。一方面,是消費者在持續降價前日趨理性,持幣待購,綜合考慮購買成本與售后維修;另一方面,則是車企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或主動或被動的以更理性之姿態迎戰市場。
事實上,隨著今年車市增幅趨緩,車企又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等內憂外患之時,以降價贏得市場份額的舉措已經越來越難以實施,怎樣避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降價之外,服務無疑是最好的手段。提升服務水準,延長保修期限,是一條增強顧客黏性,激活經銷商造血功能,提高品牌美譽度的三贏之舉。事實上,現代汽車十幾年前在美國市場的成功站穩腳跟,就與服務大旗的祭出不無關系。在日系車省油,德系車安全,國產車便宜的形象已經樹立的前提之下,韓系車迫切需要一個明確的定位,而服務或許正是最適宜給北京現代貼上的標簽。正如當年的海爾,在產品力與國際巨頭不相上下的前提下,海爾是成功玩轉服務牌的典范,而中國的汽車市場,亦正如當年的家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價格已再無可降。
價格戰壓縮利潤空間,服務戰同樣需要狠下血本,而一項涉及全線產品的服務政策的推出,則更是需要企業內部從各個方面協調乃至博弈。在產品質量方面,從前期配件、原料采購,到生產過程中的精密控制管理,再到質量檢測部門的嚴格把關甚至是培訓部門在維修、服務員工的技能提高等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據悉,“5年10萬公里政策”的推出,是北京現代在全國范圍內搜集了8000多個車主的案例,詳細解讀了這些車主從開始使用到保修期結束約6萬次或大或小的保養、維修記錄而成,其后又在北京現代內部歷經了半年,超過至少6個版本方案的推敲論證,才最終得以出爐。可以說,這是企業在成本能夠承受的范疇之內,給予消費者最大的實惠與切身保障,亦可以說,這是車企在面臨當前風云突變的車市時局所做出的適時應對。
那么,北京現代舉全廠之力推出5年10萬公里保修期延長之舉,是否意味著將迎來車市營銷大戰從病態競爭到健康競爭的拐點?而所謂汽車市場之健康,不僅僅體現在競爭手段的高低,更體現在對于車主、車企、車商的三贏:對車主而言,自身車況的長時間持續良好,多年后的較高殘值以及一旦故障發生的安心省心,才是其最切身的利益所在;對于車企而言,擺脫無序的價格戰,亦是迫切所需;而車商的經營,也能夠在正確的用車養車消費觀得以細水長流。每一個市場參與者的健康,才謂之車市的真正“健康”與“和諧”。
-
1
速騰 12.79-17.2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2
朗逸 7.999-15.1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3
秦PLUS 7.98-17.9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4
卡羅拉 11.68-15.5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5
寶來 11.29-14.3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6
軒逸 10.86-17.4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7
高爾夫 12.99-16.5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8
思域 12.99-18.7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9
奧迪A3 16.59-25.13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10
榮威i5 6.89-9.0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鐜頒唬鏂拌濺錛?/span> IONIQ 5 N 浼婂叞鐗笶lantra N 搴撴柉閫?/a>
鐜頒唬鐑棬杞﹀瀷錛?/span> 鎮﹀姩 2020嬈?1.6L 鑷姩鎮﹀績鐗圖LX 鎮﹀姩 2020嬈?1.6L 鑷姩鎮︾洰鐗圙L 鎮﹀姩 2020嬈?1.6L 鑷姩鎮﹀肩増G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