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家家都知道,說了話不算數是件很丟人的事。可是在如今的中國車市,說了話不算可是常事,甚至有廠家多次說了多次不算的。譬如有廠家搞價格聯盟所謂“鐵定”不降價的,過了個把月甚至才幾天就把自己推翻開始擠水的;有說“車價XX年穩定的”,結果過半年就推新款少了XX萬的……這些事見多了,也不想多說,否則就太不摩登了。
但卻不得不提“難產”車:就是那些為消費者所期待,卻被廠家以時機不對而無情延期了的車車們。現在是該為這些無辜的車打抱不平的時候了,咱們來催產這些“難產”車。
時不利兮的“京奔”
難產指數
寶馬國產后,人們就在津津樂道于奔馳的國產了。從前些年的某些時候開始,奔馳在北京生產就開始漸為人知。隨著北汽不惜與現代在奔馳國產的問題上鬧僵,奔馳國產越來越受到期待。一些愛車者甚至給了北京產奔馳一個愛稱“京奔”。--在咱們的首都生產世界頂級的豪華車奔馳,想起來都很美!后來,又有了“鐵定”XX月誕生的說法,量產車型也說得是有鼻子有眼的:E240……現代好像也不怎么鬧了,一切仿佛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著。
奔馳E240
然而,當《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對汽車國產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在新奧迪A6L的高價策略強勢進逼下,國產奔馳必然難以面世。很明顯,在新政實施之后,戴·克已經認識到自己動手晚了,在中國生產奔馳已經無法享受一年前和寶馬一樣的待遇了。通過簡單KD組裝搶占上市先機的道路已經被堵死,戴·克是否在懊悔自己在北京項目上太“貪”?現在關于“京奔”投產的版本很多,不過總沒有權威的定論。難道戴·克真舍得放開中國的有錢人?解決的辦法是拿出誠意提高國產化,給中國人真正的好東西,不要抱著技術不放。不過,至少是在目前,我看不到“京奔”的未來。
難產指數
南北大眾兄弟之爭令世人側目,帕薩特B6到底落戶何家到現在也沒個準確的說法。從上海大眾這次降價而一汽大眾公然宣布不跟的情況來看,兩兄弟是鐵定撕破臉皮要分家了。此前有傳聞,由于上汽把大眾的盈利拿去發展其他合作伙伴和自主品牌,德國大眾為了制衡他,就把廣受好評的新B6轉給一汽大眾生產,而作為補償把斯柯達給上海大眾。是嗎?
帕薩特B6
總的來看,德國大眾應該是心偏一汽,因為后者更貼心、更聽話。恐怕B6最終真的會落戶一汽。不過有個一汽豐田在那里杵著,一汽就是喜歡大眾也有限。B6是個好東西,地球人都知道,可惜其定位就非常難堪了,想來新奧迪A6L定那么高的價難道是給B6留空間?不過,留空間或許只是大眾的一廂情愿。B6看樣子怎么也該在30萬起價了,但此一時彼一時,B6真要賣到那個價,后果如何誰都知道。在大眾收取高額的技術轉讓費而一汽又陷于虧損的窘境中,以及國家開始阻止KD模式的情況下,一汽會不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呢?
受政策所限的力帆520
難產指數
力帆520
與F3和其他難產車不同的是,力帆新車520的難產則是受到了廣泛的同情。究其原因關鍵就是前者“能生而不生”,后者則是“想生不讓生”!作為新政的“受益者”,力帆520在審批上真是一波三折:樣車造好了,試車很久了,廠房建好了,生產線也準備好了……甚至力帆已經規劃好了汽車產業園的第二期工程開始打基腳了!可那一紙批文還未到手!業界、消費者無不為520多舛的命運而唏噓不已。別的不說,尹明善的汽車論公斤賣的新想法就令人耳目一新。大眾就是需要那種40元/公斤的買得起的好車啊!為何有關方面就是置民情而不顧呢?
難產指數
對民族品牌關注,自然少不了關注奇瑞。他超常規發展,風云對老三樣的威脅,QQ在大眾中的風靡……在短短幾年內就形成的四大車系讓人們看到了民族汽車品牌的輝煌未來。但是,奇瑞是否犯了在擇機中錯失良機的錯誤?A21是備受關注的奇瑞新車,而奇瑞也對之期望甚高,號稱代表奇瑞真正水平的“全球車”!但是,自從A21上了今年1月3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新年第1號公告后,至今半年多了,A21的面世依然遙遙無期。是不是因為要擇機?
奇瑞A21
其實奇瑞已經在瑞虎的擇機推出上吃過一個大虧:當年SUV異常火爆時不推瑞虎,結果選了個市場冷清時才推出。奇瑞在A21上可不能再吃虧了,或許這也正是A21遲遲不能面世的理由?怕是不行的!如果對自己的產品有足夠的信心而且產品的競爭力的確很強的話,怕什么時機不對呢?是寶石肯定要發光的。老是擇機,良機就會隨著時間而流失!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如果讓F3、華晨M2、吉利FC-1這些車型都來切分市場的話,A21再強又能怎么的?況且那些車型都是有各自非常好的賣點的。--不過,奇瑞要是想通了的話,明天A21就能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