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品牌、資本,是三位一體的,就像陣地、旗幟和武裝,如果我們一樣都不要,只剩赤手空拳,那我們除了自殺就只好投降了。
龍永圖為何要廢了中國汽車業的武功呢?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狀態下,中國汽車產業怎么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花都汽車論壇上,曾經是WTO談判主帥的龍永圖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今后幾年,全球可能只剩下五六家大的汽車制造商,如果我們能把最后剩下的五六家大的汽車制造商都吸引到中國落戶,我認為就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勝利,不一定要獨自搞出一個中國自己的品牌才是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的勝利。
龍永圖強調:我們不必刻意追求中國自主的汽車品牌!我不太相信什么自主品牌,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花過多精力。
他的理由是:全球化后,只有一個全球生產的企業,你不能說這家汽車廠是美國的,那家廠是日本的;不可能有一個美國的品牌,也不可能有一個日本的品牌,當然不可能有一個完全中國的品牌。
全球化后,企業的資金來源已經不重要了,中國的銀行成為一個合資的大銀行后,投資中國企業的資金很難說是哪個國家的投資。因此,任何企業不管它的資金來源如何,只要給中國創造就業機會,只要給中國政府交稅,就是好的企業。
按照龍永圖的說法,全球化首先就要化掉自己的民族汽車工業,中國汽車工業從此刀槍入庫?
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
一
照龍永圖的說法,中國汽車工業還搞什么嘛!只要把精力放在拉客上就可以了。
我們并不否認國際汽車業界有所謂幾大幾小的格局,中國汽車業要想撬動這個格局,目前確實實力不濟。但實力不濟不是我們自廢武功的理由!相反,正因為我們實力有所不逮,我們才更應該苦練內功。
汽車業為什么要開放?WTO談判的時候,我們被告知,開放是為了提升中國汽車業的競爭力,而現在龍永圖告訴我們,不要競爭了,把場地讓給人家吧!我不禁要問:龍永圖當初也是這么想這么做的嗎?若是,我們就找到了中國汽車業積弱不振沒有脊梁的原因所在。
中國現在沒有實力,不等于永遠沒有實力,照龍永圖的主意,中國就不可能有實力。別說如何臥薪嘗膽,就連想頭都可以不要了。胸無大志,沒有理想的民族怎么可能出人頭地呢?但龍永圖可以不想,中國的汽車業界并非無人之境,總還有不死心的人在。
再說,國際汽車業的格局也不是不可改變的。要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為什么韓國的汽車業就能夠在夾縫中走出自己的生路來呢?
何光遠說:中國汽車工業通過合資引進先進制造技術已經有20多年,但是通過合資生產所帶來的技術知識轉化成為中國企業在產品開發領域里面的能力,需要中國企業自身的學習和創新。中國汽車工業要走向國際市場,不僅要有戰略的眼光,更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而龍永圖要我們放棄的是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