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顏值偏靠實力 長安第二代逸動性能體驗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2018年3月,第二代長安逸動正式上市。距離第一代逸動上市已經過了6年時間,這6年時間里,長安的技術以及設計都有了不少的提升。從長安睿騁cc開始就能夠感受到長安對產品的新調教思路,而小弟逸動性能又是如何?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 體驗讀圖模式 |
家族性能DNA聽起來可能比較陌生,舉個例子,提起寶馬第一時間想起的是精準操控、提起馬自達你會想起的是人馬一體。這就是不同品牌自有的性能DNA,說白了也就是品牌的性能特性。長安從奔奔車型就開始技術積累,經過第一代逸動后,來到第二代逸動,終于初步形成了自家的性能特性,總結下來就是:操控靈活、乘坐舒適、主動安全性能好。在自主品牌內,倒是比較少聽到這樣的家族化概念。
從長安官方口中得知,第一代逸動底盤是由長安自主調教的,而第二代逸動則是聯手美國底盤專家調教,工程師表示,美方專家的思路是,車的底盤在行駛時需要要給予駕駛者良好的反饋,而不是一味的加強側向支撐等,讓駕駛者更好地與車輛溝通,其實拋開海外專家調教這事,單純對比第一代逸動來說,第二代逸動的行駛質感確實有了很大提升。
重慶西部汽車試驗場(也稱墊江試車場)由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斥資13億人民幣打造,具有國內最豐富的路面種類,有超過20種綜合性評價道路。在這里能夠有充分的空間去蹂躪體驗第二代逸動。
這次活動上,長安比較側重體驗的就是第二代逸動的制動性能,而制動性能最經典最直觀的表現就是100-0km/h的制動距離。
在場的第二代逸動測試車均為自動擋車型,搭載的輪胎也是與量產相同的韓泰傲特馬H426,尺寸為215/50 R17。值得一提的是,手動擋的逸動輪胎尺寸并不相同,為205/60 R16,搭載的是優科豪馬ADVAN dB decibel E70。兩款輪胎同樣都是主打舒適靜音。
就第二代逸動而言,對車輛的制動距離貢獻最大的是輪胎以及ABS制動力分配,其次才是剎車皮材料、軸荷分配等因素。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輪胎以及ABS調教對于制動距離有很大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在開始前我會去先檢查測試車輛輪胎,如果與量產車輪胎不一樣的話,制動測試的成績也就毫無意義。
對于這個干地制動測試結果,其實并不意外,廠家在制動方面確實做了不少功課,包括了前期CAE仿真確定最優匹配路徑、后期選擇最佳的匹配技術(剎車皮材料選擇、輪胎選擇、ABS優化),再加上逸動僅有1.3噸的輕量化車身,有較好的制動表現完全可以理解。
關于前制動卡鉗位置問題,前段時間其實有網上已經出現過爭議。一般前置前驅車將前制動鉗設置在前軸前,原因是方便輪邊系統設計(軸后方空間留給轉向拉桿),同時還能避免輪胎向鉗內甩泥污。而將前制動鉗設置在前軸后則是有利于輪轂軸承的合成載荷減小,不過一般的前置前驅車型由于轉向系統空間問題,只能將前制動鉗放置在前軸前方。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本質上制動卡鉗布置在哪一個位置,對于車輛整體的制動表現是沒有影響的,卡鉗的布置一般只是與輪邊系統布置、底盤設計有關系。
而第二代逸動將前制動鉗放在前軸后方確實是比較少見的設計,因為前軸后方需要兼顧制動以及轉向系統,對設計有更多的要求,不過第一代逸動也是采用同樣的設計,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是工程師也保留了部分第一代逸動設計。
點擊下圖可了解更多關于長安第二代逸動的信息: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