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頓挫的移動大沙發 北疆試駕軒逸·純電
講真,軒逸·純電的任何數據都不驚人:
軒逸·純電 性能數據 | ||
關鍵裝置 | 性能參數 | |
能量轉換裝置 | 電機類型 | 永磁同步電動機 |
最大功率 | 80kW(109PS) | |
峰值扭矩 | 254N·m | |
能量儲存裝置 | 電池類型 | 薄片型高效能三元鋰離子電池 |
電池容量 | 38kWh | |
電池能量密度 | 131.36Wh/kg | |
工況續航 | 338km | |
能量補充裝置 | 支流快充接口 | 最大功率50kW |
快充0-80% | 0.8小時(45分鐘) | |
交流慢充接口 | 最大功率6.6kW | |
慢充0-100% | 暫未公布 |
然而,只要做一個簡單的除法,便可知曉日產E-Platform的厲害之處:38kWh÷338km=11.24kWh/100km。這個百公里電耗成績足以給一堆“油改電”的二流子純電動車打一遍臉,而筆者的多種工況實測數值是11.8kWh/100km,比日產公布13.8kWh/100km還要低,足夠讓一眾競品汗顏(畢竟軒逸·純電的整備質量僅為1520kg)。
如此看來,雖然軒逸·純電的電池容量很小,但338km的工信部續航成績還是可以在2018年度之內拿到4.5萬的國家補貼與最高2.25萬的地方補貼,將補貼后售價定于16.6萬也是基于此節。
新車采用全新電芯(配圖為二代聆風電池包),能量密度是2010款聆風的167%。因而,軒逸·純電能在不增加電池外尺寸與凈重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電池容量(雖然不到二代聆風的40kWh),且讓更少電能用于運輸電池本身。
接近300kg的電池包,無論對車輛重心還是車內空間都有較大影響。軒逸·純電將其平鋪在兩軸之間,不過由于電池包不能離地太近(托底撞擊短路起火的風險),軒逸·純電的地臺比軒逸汽油版高了一截,滿載的最小離地j間距為136mm(注意,不是空載),垂直方向空間受到一定影響,后排乘客的怨言也比前排多。
雖然38kWh與338km的成績,在2018年下半年都不是一個亮眼的成績,但軒逸·純電的進化潛力是不小的。待其電池容量增至60kWh甚至更高,500-600km的續航便不是夢了。
除了電池本身,我們還想聊聊日產的LBC電池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實時監控電池狀態,防止電池過充、過放,還能根據用戶駕駛習慣,精確計算出剩余續航里程。此外,軒逸·純電還搭載了日產獨有的精密電機扭矩控制技術,能讓動力更穩定輸出,提升駕駛的平順性。
最后說說充電插口樣式。在日本,日產作為CHAdeMO插口先驅者之一,目前仍然在使用該標準。CHAdeMO僅支持直流充電,最高500V(125A),看似高效,但充電設施建設成本太高,通用性也不佳。
目前,軒逸·純電使用的是中國標準的充電插口,同時提供直流快充(左)與交流慢充(右),充電口蓋板為電動鎖止結構,可以通過車內按鍵或遙控鑰匙單獨開啟。其中,支流快充接口的最大功率為50kW,45分鐘便可補充80%電量。
為了進一步服務純電出行用戶,東風日產免費提供充電樁本體、30米線纜以及配套的安裝服務。設備本體和安裝服務均享受三年質保,充電樁是4G聯網版,東風日產承擔了三年的聯網通訊費用。 此外,東風日產還提供24小時緊急救援服務與便攜式應急充電線。
軒逸還是那臺熟悉的軒逸,V-Motion還是那套熟悉的V-Motion語言。從數據上來看,軒逸·純電與現售軒逸汽油版并無過多區別,僅是長度激增46mm(前后保險杠的區別),高度微增17mm(電池墊高了車身),寬度與軸距則保持一致。
尺寸對比 | ||
車型/尺寸 | 軒逸·純電 | 軒逸汽油版 |
長度 | 4677mm | 4631mm |
寬度 | 1760mm | 1760mm |
高度 | 1520mm | 1503mm |
軸距 | 2700mm | 2700mm |
行李廂容積 | 510L | 510L |
與眾多純電動車一樣,軒逸·純電采用了封閉式設計的前臉,以顯示其“不食人間煙火”的特性。U型的鍍鉻裝飾,包圍著象征新能源的藍色晶鉆飾板,日產LOGO鑲嵌正中,充電口則被設計到了前臉與引擎蓋的交匯處。當然,打開引擎蓋也不會見到引擎,映入眼簾的會是一組日產品牌全新的高壓逆變器。
由于軒逸·純電的前向投影依然又窄又高(日產車“通病”),因此我們很難將其與“運動”一詞緊密掛鉤。幸有引擎蓋雙勒線相助,肌肉質感才終于被勾勒出來。
踱步至側方,五輻式輪轂頗有鋒芒畢露的年輕氣質,缺點是風阻不如半封閉式的輪轂低。往上看去,行云流水一般的腰線從引擎蓋邊緣引出,于外后視鏡處下沉(英菲尼迪亦是如此),再徐徐上渡直至車尾處端平。
“回旋鏢”尾燈與前大燈組遙相呼應,藍色飾條還在后保險杠之上演繹了反U型的角色,此外還有Zero Emission尾標為其藍色創想補充信仰加成。
作為整個中國市場最先推出合資品牌緊湊型純電產品,軒逸·純電的確占到了市場先機。賣出32萬臺且無任何電池大事故的聆風,年銷量圖片40萬輛(2017)的軒逸,都為軒逸·純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日產為軒逸·純電提供的保修政策也頗為厚道:3年12萬公里整車保修、電動車關鍵零部件8年12萬公里保修、8年20萬公里電池衰減保修。
此外,日產還推出了軒逸·純電整車三年55%保值回購政策,這意味著即便是車輛使用三年仍然能以九萬左右回購,相當于開了三年的軒逸·純電還能賣出一輛低配軒逸的價格。
當然,購買欲望從來不會源于回購政策。經過兩天試駕,筆者歸總的軒逸·純電核心競爭力有以下數點:
1、乘坐感受,頭部空間有所減少但依然十分舒適,靜謐性加分良多;
2、駕駛感受,相比軒逸汽油版更具樂趣;
3、由于電費比油費便宜,若使用強度大(比如15萬里程以上),軒逸·純電的總體使用成本更低,把那個慘淡的折舊率算上也不虧;
4、東風日產的用料與做工,比同價位的自主競品更佳,畢竟后者多數是7萬元級別的汽油車隨便改成的14-18萬純電動車。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黃恒樂)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