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部門2005年“排堵保暢”的設想,路邊停車即將實行“咪表”收費。據悉,目前此項工作已緊鑼密鼓展開,招投標工作即將開始。記者昨天采訪了業內人士,為讀者揭開“咪表”的蓋頭。
“咪表”是什么
據了解,“咪表”的稱呼是從它的英文名“meter”而來的。它是一種自動停車計時收費系統,大約1米多高,豎立在可以停車的馬路邊上。據一家參加投標的公司介紹,目前在國際上使用的主要有投幣式咪表和IC卡式咪表。投幣式的咪表在國外比較普及,而IC卡式的咪表則于近年來在各國風行。
“咪表”怎么繳費
投幣式“咪表”付費比較簡單,投下一定的貨幣后,“咪表”自動會“吐”出小票;IC卡式咪表則稍顯煩瑣,停車司機必須先購置IC卡,并在卡內預置一定金額,然后才能“刷卡”。不管是哪種方式,如果咪表采取限時收費的話,那么司機必須估計自己的停車時間,不要超時停泊。先進的IC卡咪表在司機停車超出預定時間時,會亮起紅色警示燈,提醒停車者在取車時補繳費用。
“咪表”能解決停車問題嗎
不過,要讓司機熟悉使用“咪表”、自覺通過“咪表”來繳費,這并不是件容易事。據了解,在瑞典,管理部門為了監督停車司機,專門雇傭了大量的“監督員”來檢查,一旦發現逃費司機就會開出巨額罰單。而咪表進入北京、廣州等國內城市后的命運也不“佳”,曾遭遇過司機不愿刷卡,表身被毀壞,咪表成路邊擺設等種種尷尬。
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教授說:“咪表僅僅是交通管理上的一種手段,它的出現有利于杜絕停車亂收費的現象,相對人工收費來說是一種進步。但要真正發揮咪表應有的作用,還需要市民有較高的誠信修養,社會有完備的法律監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