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檢驗檢疫局2007年上半年共檢驗出口輪胎近5000批、898萬套、貨值3.3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0%、5%和23%,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歐洲、澳洲、非洲、南美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雖然上半年輪胎出口增幅較大,但出口輪胎退稅率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和國外對輪胎的反傾銷調查等,下半年出口形勢嚴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提供,國外反傾銷案件日益增多。近年來,澳大利亞、巴西、秘魯、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印度等多個國家對中國出口輪胎先后發起過反傾銷調查,中國輪胎行業已成為國際貿易中遭受反傾銷頻率最高、次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出口輪胎退稅率降低。2007年7月1日輪胎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低至5%,這一下降幅度大大增加了國內輪胎制造企業的成本。據分析,輪胎的出口退稅率降低至5%,將使得出口成本增加約4%,出口輪胎企業每出口1億美元,企業將比原來減少4500~5000萬元人民幣的利潤。原來的高出口退稅率使得一些小廠乘機向發展中國家大量出口,造成輪胎出口價格不高,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從這一角度出發,出口退稅下調對國內大的輪胎企業而言是有利的,但小企業由于在價格方面的弱勢,處境必將更趨艱難。
歐美新標準的實施。從今年6月1日起,美國已實施新的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FMVSS139)。該標準適用于所有額定總質量低于或等于4.5噸的車輛輪胎,不但增加了低氣壓試驗,而且高速試驗、耐久性試驗條件要求更加苛刻。這標志著中國出口美國市場的輪胎將面臨新的準入門檻。對中國的輪胎企業來說,美國、歐洲都是最主要的市場,中國對美出口輪胎占出口總量的1/3以上,并且以38%的速度增長,此次準入標準的提高對中國輪胎出口影響很大,特別是一定程度上將造成成本上升,從而推高價格。
歐盟REACH法規的實施。歐盟REACH法令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了解,REACH法規對于包括汽車以及輪胎等制成品中含有的化學物質都進行了規定,比如,制成品中某種化學物質的年釋放量超過1噸,該化學物質就應注冊;再比如,制成品中列入歐盟化學品局危險品名單的物質的含量每年超過1噸,且其含量超過制成品重量的0.1%,也應告知化學品局。
此外,該法規還規定了檢測標準和檢測費用,據歐盟估算,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約需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約需57萬歐元。明確的注冊年限和昂貴的檢測費用,使得未能按期納入該管理系統的產品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另外,歐盟將過去由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確認一種化學物質是否有害,改為要求生產者自己提出無害的證據,并承擔檢測費用。責任主體的改變給企業帶來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人民幣升值。2005年以來天然橡膠國際市場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而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合成橡膠等其他原材料及運費、燃料等其他綜合成本也節節攀升,致使輪胎生產成本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