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徹底的否定自己以前所作的、所說的,然后從新去學習、去做新的事物。 需要有無比的道德勇氣,而否定自己之后去迎接新的事物所花費的心血和代價是很 大的,等于是把自己以前所有累積下來的老本全盤舍去。從新一步一步的來。
日本人天生有很強的學習外來文化的欲望,而每一次的革新都是從上之下徹底的否 定自己,虛心向外學習。
歷史上,日本人經過三次的維新,第一次是改革是由圣德太子( 574-622 )開始至 公元 894 宇多天皇的《大化維新》(現在的日本紙幣上面還有圣德太子的頭像), 改革者全盤的否定以前日本的政府系統,把唐朝的一套照搬過日本,否定自己,百 份之一百的崇唐。甚至把當時長安的設計搬到他們的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奈良。中
國周邊的國家,漢化最深得的當屬越南、朝鮮半島(唐朝時有新羅、百濟和高麗史 稱三韓)和日本。而其中,日本的漢化比其他的兩個地方都深(至今也是)。而且 國力也最強,因為他們懂得放下自己以前的陋習,學習其他的文化,漢字的引入 (日本的假名字母是大化維新后公元九世紀才正式形成的)把日本從以前的奴隸時代進化到封建社會。在當時,稱雄于三韓和日本之間,如果不是日本人的好勇斗狠 的話,他們也不會因為要和唐政府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大敗于唐軍,而斷送了 努力的成果。日本人啊,你強、你就是他的老師,你弱,他就吃你。
日本人第二次維新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明治維新》,明治天皇開始了日本歷史上的 第二次維新。登基時就決心 “ 破歷來之陋習,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 并 “ 求知識于世 界 ” (明治天皇就位《五條誓文》 1869 年 3 月)。此時的日本在一次否定以前甚至 要:脫亞入歐,把自己的人種都要改變。以達致 “ 布國威于四方 ” 經過三十年的努 力,日本戰勝了以前的老師中國,甚至連當時的俄國都被他打得一敗涂地。當中有一個例子能說明為什么清政府會敗于日本之下, 1892 年 7 月,當時清朝的水師的實 力比日本強,清北洋水師(就是后來甲午海戰的北洋水師)訪問日本,停船于橫 濱,前來參觀的日本官員無不震驚,大嘆不如。正就是這種虛心學習的精神,日本 全國上下包括明治天皇,踴躍捐錢擴軍,因為反映過列,日本政府在 1893 年 3 月才 不得不宣布不再接受獻金。而我們目光短淺的清政府卻把海軍的預算都投到了頤和園的昆明湖里去了。中國人的毛病就是不習慣否定自己,虛心學習,不幸的是我們 的四鄰都比我們弱得多。養成了我們 “ 天朝上國 ” 的心態,不以時俱進,害死了自己。
同樣的公司必須有足夠敏銳的判斷力才能使改革成功并愿意進行創新。芬蘭的 Nokia ,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手提電話,但是有誰知道 Nokia 開始時是從事紙業的, 后又涉及橡膠,電纜及電子行業, 1992 年從傳統經濟模式轉向電信業。 CEO JormaOllila 說: Nokia 長期以來都在不斷創新和變化,這就象基因一樣一代一代遺傳下 來,如果你要開始一項新的業務,你不得不停止原來的。 1921 年 12 家芬蘭公司(包括 Nokia )在 Helsinki 股票交易所上市,現在沒 有被淘汰的只剩下 Nokia 公司 一家了。
日本維新和 Nokia 轉型的成功,都得利于他們的虛心和破斧沉舟精神。中國人有 “ 舍得 ” 和 “ 危機 ” 這兩個充滿哲理的詞語。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清朝末年的中 國,面對的是高速增長時期,很多的企業都面對這再次創業的時候。希望我們能夠 虛心學習,一個裝滿水的杯子,盛不了新的茶。只有把舊的水倒掉,才能盛新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