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檔商務轎車里的另外一支力量,自主品牌的情況甚至比韓系品牌更為“失意”。對于低檔次車型,消費者已經能夠接受自主品牌;然而對于商務轎車,人們仍非常看重汽車品牌和出身,樹起了一面高高的檔次屏障,自主品牌無一例外地碰壁。 東方之子 奇瑞今年進步很快,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但是東方之子貢獻甚微。在今年前11月奇瑞售出的15萬輛轎車中,QQ占了10萬輛,剩下的5萬輛中風云和旗云占了絕大部分。上市兩年多以來,東方之子一共銷售了僅2萬余輛,月均銷量不足1000輛,不及奇瑞QQ的十分之一。為了促進東方之子的銷售,奇瑞一再推出優(yōu)惠措施,如今東方之子入門型號的價格已經下調至9.99萬元,是該區(qū)間唯一跌破10萬元的品牌。降價后,作為B級車的奇瑞東方之子,價格已經和伊蘭特等A級家轎相同,但問津者依然寥寥。 東方之子的問題,除了自身的產品質量,關鍵還是在于奇瑞的品牌形象。上個月,奇瑞打著“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召”的旗號,大規(guī)模召回東方之子(更換遮陽板化妝鏡蓋),其實此舉不無炒作意味,目的是樹立嚴謹可靠的品牌形象。然而,單靠一兩次公關事件,并不能改變東方之子的狀況。奇瑞要實現(xiàn)品牌檔次的飛躍,必須付出更艱苦卓著的努力。  奇瑞東方之子
華晨尊馳 作為另一個新生民族品牌,中華比東方之子更加命途多桀。2002年8月,中華轎車正式上市,初期市場反應相當不錯。然而,由于生產經驗不足、相關的組裝配套技術不完善,新車出現(xiàn)種種質量問題,中華的品牌價值大大受損,產品隨之陷入滯銷。2004年初,華晨推出新中華車型,大力宣傳中華與寶馬共線生產,試圖改變舊款中華帶來的不利因素,但是并不成功。最終,華晨對“中華”二字失去了信心。2004年底,華晨尊馳正式上市,華晨方面更宣布,尊馳的上市表明了中華轎車時代的結束。 雖然尊馳有國外大師設計的外形和底盤,雖然尊馳的工藝質量已經比老中華大大提高,雖然華晨還給出了“10年20萬公里”的保修承諾,但是,受損的品牌形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挽救,華晨尊馳上市后,延續(xù)了中華轎車一貫的頹勢,銷量比東方之子更為慘淡。當年中華因質量問題自損形象,今日尊馳仍深受其害,恐怕連明年初上市的家轎駿捷也會受其所累。  華晨尊馳
中華轎車的發(fā)展歷程說明,自主品牌向高端探索的過程,遠比建立一個低檔家轎品牌來得痛苦和漫長。商務轎車市場不會像家轎市場那么寬容,因此推出產品前必須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一步走錯,滿盤皆落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