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的通用路數是適合通過高端來增加品牌溢價的從特斯拉的了路數就能知道依托roadster來打開小眾市場,通過好萊塢的明星ip來樹立小眾的奢侈市場,給品牌貼上高溢價空間,然后下探到豪華車市場,通過S打開收高端溢價吸引的中端客戶,一下樹立的品牌形象,最后下探到消費級市場,實現盈利。蔚來基本是一樣的路數。純新能源廠牌唯一缺少的就是品牌溢價,愿意為新能源買單的都是貨幣能力充足的群體,但是他們又對品牌比較敏感,所以走豪車是最好的路數。然后能引來一幫***絲因為社交需求跟風消費。為什么byd在硬件端其實綜合實力很強,也很均衡,但是始終沒辦法通過產品價值正面打開市場,就是因為品牌溢價的問題,愿意嘗鮮的不在乎價格,沒有貨幣實力的更不愿意嘗鮮。所以比亞迪就只在局部限牌城市會因為消費者受政策妥協原因進行半被動消費,隨后在通過自發的價值認同去試圖提升比亞迪的品牌溢價,比如奔馳車主,買了比亞迪,且不認為它low,這其實才是典型的斯特哥爾摩綜合征。如果拋開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BBA用戶鮮有選擇這樣品牌的,原因就很簡單了。我不是噴byd,我是覺得byd真的是好車,但是品牌策略上吃了太多虧了,蔚來真的是半成品,但是品牌溢價上賺了大便宜。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