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調校是對輪胎、制動、懸架、轉向系統的綜合調整,從而達到預期的性能目標。底盤調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開發(fā)、中期開發(fā)和后期開發(fā):
1.發(fā)展初期:搭建平臺。在一款車的研發(fā)初期,企業(yè)會基于數據資源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底盤各部分的大概參數,進而確立整車的開發(fā)目標。比如你想造一款可以彎道上坡的轎車,你可以找一個基準車型,進行一系列的平臺測試,包括懸架測試,得到底盤調校的初始參數。底盤設計工程師在獲得數據后,會將這些數據具體落實到與底盤相關的各個零件上,然后各司其職,選出符合設計要求的零件,進行初步調整。對象包括驅動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但傳動系統的具體設計參數與前者不同,所以不涉及。
2.發(fā)展中期:修剪邊角。在初始標定后,我們可以知道與目標參數的偏差,然后繼續(xù)進行相關的室內試驗或道路試驗,并伴隨著多次標定,以滿足初始目標。底盤工程師可以調整每個子系統中包含的可調部件,即驅動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例如,如果需要調整減震器,可以使用不同的閥體結構來滿足調整要求。此外,還可以調節(jié)懸掛彈簧、穩(wěn)定桿、副車架、后輪軸和轉向機。而與輪胎和制動有關問題通常留給供應
商(
查成交價|
參配|
優(yōu)惠政策)解決。
3.發(fā)展后期:準成型。經過幾輪調整,車輛底盤已經基本滿足開發(fā)初期的要求,但還需要主觀評價。這時候就會分析車輛的實際行駛情況,看是否貼近用戶的需求。如果需要改進,需要不斷調整,直到滿足量產的條件。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