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馬路風景線(2) 日系老車前世今生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從80年代到新世紀初,在五毛黨和車黑還沒盛行的時候,從正規/非正規涌入了數量可觀的日系中級車,為城市民眾提供了較為理想的私家交通解決方案。大霸王、皇冠、老雅閣、佳美、風度、公爵、凌志LS、帕杰羅,相對“經濟實惠”和不容易壞的好脾氣,讓日系車在國內還真火了一把。《曾經的馬路風景線》第二期,三款經典日系車呈現給各位。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在現在的馬路上,還經常能見到它們堅毅的身影。
系列文章:
● 本田雅閣:本田在華的金字招牌 從老雅閣開始
四、五代雅閣:通過各種干凈骯臟渠道涌入國內
國人對本田的認識,毫無疑問是從皮實耐操的本田摩托車開始的,而對本田四輪車的最初印象,就必須提到90年代開篇時,以整車進口或CKD形式組裝的四代雅閣了。
四代雅閣1989年在海外發布,并在90年代初以小貿方式進入國內,具體說來,就是某些有權勢的部門,借用了海關的權限弄好了批文,將指定的車型以整車進口的形式引入國內。
1992-1993年,本田對雅閣和思域在廣州投產產生了興趣,但這一談也就過去了兩年多,等到1994年正式進口了一批雅閣和思域,并在廣州羊城汽車廠進行組裝時,本田公司已在數月前與海外發布了第五代雅閣。
相對上海大眾桑塔納、一汽大眾捷達、神龍富康、廣州標致505這一批才剛國產就已經落伍的車型而言,進口的本田雅閣可謂是完全緊跟海外汽車制造業水平的作品。當然,它的價格也足夠昂貴,對于當時月薪也就幾百塊的工薪階層而言,40多萬的進口雅閣,別說買了,就是拿整份薪水去養,都足夠嗆。
第五代本田雅閣1993年海外開售,1994年開始在國內出現。第五代雅閣使用的是前置前驅的平臺,車身尺寸4674/1781/1400mm,軸距2715mm,主打2.2L自然吸氣直列四缸發動機,絕大多數匹配當時極為罕見的4速自動變速箱,定位中高級家用/行政轎車。為啥四米六的車子都能稱為行政級轎車,那是因為當時根本難尋更舒適更時尚的車型選擇了......
雖然科技含量足,做工也經得起法系、德系的對比,但售價是捷達、富康的兩倍多,入門門檻實在高得可以,況且日系車省油的優點并未像現在這樣深入人心——汽油也就2塊左右,雖然那時候2塊錢的購買力非常強悍,但相比車價和保養費用,根本不能算大頭。
聰明的國人想到了更有競爭力的賣法:將全新/二手的雅閣拆散,以零配件的名義獲取低額關稅入華,然后運到私人的改裝加工廠里面恢復原樣。這樣一來,民眾以30多萬就能買到一臺雅閣,比整車進口版本便宜了10萬左右,而這些非法的渠道也能賺取好幾萬一輛的純利潤。
只不過,因為切割/船運損耗、工藝精度有限等原因,重新組裝的雅閣并不會如整車進口的好使,開起來各種異響、小故障多等等可是司空見慣了,再者還有右舵改左舵等等大工程的折騰,現在路上還能跑的五代雅閣,基本上都是當年正統土豪們買下的原裝車,至于小廠家CKD的那些,基本上都是九級殘廢了。
當然,上頭也不是完全瞎的,看到路上跑著的雅閣比海關批文多出那么龐大的數額,這利益可不能讓這些開私廠的工科老屌絲們全撈走了。漸漸地,打擊非法組裝整車的力度開始加大,這一項朝陽產業頓時成了夕陽產業,卻也催生了另外一個大大的朝陽——整車走私。
整車走私又帶來了什么新的產業鏈呢?那就是“罰沒車”了。罰沒車就是海關查處沒收了走私的整車,然后通過拍賣銷售到社會上去。這種車的售價同樣要比正規渠道進口的雅閣便宜很多,更重要的是:它并非拆了再裝的,而且非常合法。至于在這產業鏈中,有無公仆自導自演了這整一套流程,就不太清楚了,呵呵。
六代雅閣:第一代國產雅閣,日系中級三強中最早的
高企的售價必須回歸理性,最直接而長期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入國產。世紀末,過于輕視中國市場的廣州標致被本田以一美元買下了其在廣州的所有資產,債臺高筑的法國人得以抽身離去,廣州本田(后改名為廣汽本田)隨后迅速、陸續引進了雅閣、飛度等新車型,如今成為了目前中國最成功的合資汽車廠商之一。
如今,六代雅閣在街頭并不罕見(特別是南方),斯文小巧的進氣格柵、扁平低調的引擎艙、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倒梯形尾燈組,都是深深烙印在腦海中的設計元素。六代雅閣主打2.3L直列四缸自吸引擎,自動擋車型依然是4AT。
七代雅閣:三角燈來自北美版
2003年,廣汽本田生產的第七代雅閣下線,這一代雅閣最獨特的設計元素,必然是與任何一代雅閣都完全不同的三角形前大燈組了。七代雅閣主打2.4L 雙頂置凸輪軸i-VTEC引擎,加入VSA車輛穩定系統,自動變速箱升級為5速。
八代雅閣:它還有個歐版姊妹叫思鉑睿
2008年初,第八代雅閣下線,這一代車型的線條更加硬朗,提供2.0L直四、2.4L直四、3.5L V6三臺引擎可選,根據版本不同,可分別匹配5MT或5AT。
九代雅閣:EarthDreams動力總成首次引入
2013年9月,廣汽本田第九代雅閣正式上市,提供提供2.0L直四、2.4L直四、3.0L V6三臺引擎可選,其中2.0L和2.4L匹配CVT變速箱,3.0L匹配6AT變速箱。
第九代雅閣在廣汽本田“本土研發”的重點打造下,在外觀和車內空間都加入了符合國內消費者口味的設計,并且在配置、操控和動力上都進行了升級,提供主動安全電子系統、LWC盲點顯示系統等一系列安全配置。
● 編輯小結:
雅閣進入中國的歷程是艱辛曲折的,或者說是充滿中國特色傳奇色彩的。在法制逐漸健全的今天,我們很少會想起當年想買一臺不那么落伍的中級車,是需要付出多高的成本和風險(特別那些私廠焊的);也很難切身地感受到擁有一臺哪怕是右舵的、沒動力版本可選、有可能是翻新貨的私家車,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是多么“光宗耀祖”的大事。
相關文章:
● 豐田皇冠:開V6的土豪才是真土豪
第七代皇冠(皇冠120):日系豪車的經典之作,在國內市場一炮而紅。
80年代的初期,改革開放的春風讓不少人先富了起來。這批先富起來的人飽暖后就開始尋思著別的東西了,比如汽車。1984年第七代皇冠正式進入了中國,馬上成為那個年代國人心中高端豪華車的代表。其方方正正的外表與修長的車身也成為我們對那個年代日系豪車的深刻印象。
第七代皇冠在日本皇冠車系編號是12X系列,國內最多的就是YS120型,所以,國內很多人也稱之為皇冠120。國內主要有2.8L和2.4L兩款發動機車型,匹配的大多數為5速手動變速箱,也有部分4速自動變速箱車型。除了配置上的差異外,其它方面并沒有發生改變。1985年的高峰時期,皇冠在中國的年銷售量達到17250輛,風光無限。
在80年代中后期,北京皇冠120出租車可謂是出租車中的皇冠,當時坐得起八毛錢一公里皇冠出租車的儼然是個小土豪了。
第八代皇冠(皇冠133):國內持續熱銷,供不應求。
1987年,正值日本泡沫經濟最鼎盛的時候,第八代皇冠登場。1991年底,在第八代皇冠四門轎車基礎上改款而來的皇冠JZS133(俗稱:皇冠133)開始在國內銷售(此時第9代皇冠已在日本推出)。進口的皇冠133前后都采用了豐田的車標,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發動機蓋上的皇冠立標。
相比方方正正皇冠120,皇冠133已經開始向圓潤的造型過渡。該車搭載了3.0升直列6缸發動機,分為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的Super Saloon車款和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的Royal Saloon車款。
第八代皇冠 Royal Saloon G 3.0 Hardtop
皇冠133當時的火爆程度堪比現在的途觀,經銷商手里基本沒有現車,買車還要靠關系走后門,否則等提車等到孩子都打醬油了。
第九代皇冠:推出初代皇冠MAJESTA頂級版車型
第九代皇冠的整體風格與當時的凌志LS系列車型相仿,從這一代起,皇冠的車尾開始使用豐田車標。在性能方面第九代皇冠搭載了2JZGE 3.0直列六缸發動機,并且首次搭載了5擋自動變速器。
皇冠2730mm的軸距給后排帶來了十分寬敞的空間。在90年代初汽車在很多地方才剛開始普及,還是有很多人坐車會暈車。而皇冠的舒適性讓不少即便會暈車的人也有很好的乘坐感受。
第十代皇冠(皇冠155):國內保有量極大,至今路上仍不鮮見。
20世紀90年代后期,進口到國內的第十代皇冠JZS155(俗稱:皇冠155)車型繼續搭載3.0升直列6缸發動機。第十代皇冠使用了承載式車身結構(皇冠MAJESTA在上一代推出時已采用承載式車身結構),開起來比皇冠133更穩重。
皇冠不僅有MAJESTA這種頂級至尊版車型,還有Comfort這種乞丐版車型。1995年,皇冠Comfort誕生之初為出租車特供車型,其懷檔設計讓其前后都可乘坐三人。皇冠Comfort配備的是2.0升汽油發動機或2.0升LPG發動機,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或5速手動變速箱。為了控制成本和便于維修,該車采用整體橋非獨立后懸架,液晶儀表盤、真皮座椅等豪華配備都被取消。
到現在為止,日本,新加坡,還有我國香港,仍然在有大批皇冠Comfort出租車在服役。皮實耐操不解釋。
第十一代皇冠:遺憾缺席國內
非常遺憾,1999年推出的第十一代皇冠與國內市場無緣,而第十代皇冠也在2001年停止進口,上世紀紅極一時的皇冠在新世紀之初的中國顯得有點兒落寞了。
第十二代皇冠:首款國產皇冠,紅旗基于該車打造出HQ3(盛世)。
一直到第十二代皇冠的誕生,皇冠終于開始國產。新皇冠完全摒棄了舊時方正的造型,其全新流線型車身風阻系數僅為0.27。國產皇冠的原型為第十二代皇冠Royal系列。國產皇冠的底盤升高了10mm,發動機取消燃油直噴技術,不提供四驅版本,還取消主動轉向大燈和夜視系統。日本原版的發動機蓋采用鋁合金材質,國產版改為不銹鋼材質。
一汽豐田皇冠(十二代)
得益于早期進口到中國的“老皇冠”積攢下的良好口碑,國產皇冠上市初期也延續了老皇冠的火爆局面,但已無昔日的輝煌。后來國產皇冠一直被德系ABB三巨頭壓著來打,再無往日進口老皇冠的風采。
一汽紅旗HQ3(盛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紅旗基于第四代皇冠MAJESTA(第十二代皇冠)打造出HQ3車型,該車后來更名為紅旗盛世。
第十三代皇冠:國產換代僅限外觀,不及德系三巨頭給力。
2009年底,國產皇冠在海外換代一年多后也迎來了換代。這回新的國產皇冠基于第十三代皇冠的MAJESTA車型打造,尺寸進一步的升級,長寬高達到了5005/1810/1500mm,軸距為2925mm,比上一代國產皇冠長75mm。動力方面,國產第十三代皇冠車型沿用了老款國產皇冠的2.5L和3.0L發動機,而非海外版的缸內直噴引擎,并且依然沒有四驅車型。
2012年,國產第十三代皇冠迎來了改款。這次改款主要針對外觀,前臉格柵顯得比較激進,一汽豐田可能是想讓這款老車煥發出新的活力。可事與愿違,銷量依然不見漲。奧迪A6L、寶馬5系、奔馳E級,輪番攻勢下來,國產皇冠就只能打價格戰了。
第十四代皇冠:外觀激進,主打混動,明年國產。
在國產第十三代皇冠改款的同年年底,第十四代皇冠在日本推出。第十四代皇冠采用了十分大膽而激進的設計,大有打破皇冠一直以來老成穩重形象的勢頭。
全新皇冠動力系統的升級力度也不亞于外觀,不但為全系列增設自GT86開始起用的D-4S直噴系統,官方鼎力推薦的混合動力車型采用源自凱美瑞混動版的新一代混動系統,入華后相信能和凱美瑞混動版一樣,在各大城市的限牌政策中奪得競爭較小的新能源車指標。
依照慣例,第十四代皇冠將會在2014年國產。只不過國人對于第十四代皇冠如此激進的外觀是否接受就不好說了。并且國產車型的動力也是時候更新了,現在還用著前代車型的動力,慘淡的銷量就是這不厚道做法的結果。
● 編輯小結:
日系高檔車打入中國市場這事,我們有一千個理由相信是從豐田皇冠開始的。雖然并非豪華品牌(凌志品牌1989年才創立的),皇冠還是從尺寸、氣勢、做工、駕乘感受等等各方面定義了當時日系車在國人心中的最高標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居然還有80年代的七代皇冠在三四線城市、五六線鄉鎮的馬路上行駛著(確切說來,應該叫“蹣跚”著),其中還有不少是未經改裝的右舵版。相信各位網友也曾有跟皇冠的一些事一些情,大可留言至此,共同分享之。
相關文章:
● 日產風度:想把風度跑爛得費點心思
二代風度:全系V6、用料做工精湛
日產風度Cefiro是在1988年推出的日產中級車,坊間戲稱為“死肥佬”,國內現在還有不少它的身影在大街小巷中出現,均為第二代A32、第三代A33這兩代的車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進口入華,一直到2004年被國產天籟所替代。
二代風度投產年份在1994-1998年間,通過正規的日產進口代理商渠道進入國內。日產有意將第二代風度的造型設計為穩重中庸的風格,讓風度A32看起來既宜商又宜家。內飾方面真皮實木的裝點毫不吝嗇,用料十足。全車尺寸分別為4815/1770/1415mm,軸距2700mm。
二代風度采用了新一代的VQ系列V6引擎,被業界一致叫好,其搭載的VQ引擎有2.0L(VQ20DE)、2.5L(VQ25DE)、3.0L(VQ30DE)這三款可選,其中搭載2.5L發動機的車型并沒有引進。傳動方面,海外版可搭配5MT變速箱或4AT變速箱,進口入華的車型則均為自動擋。
技術的日產不是吹的,當時二代風度的發動機技術在國內可謂難尋對手,雖然標稱馬力并不高,但實際V6引擎提供的充足低扭以及平順性都讓其游刃有余。
相比同時期的雅閣,二代風度在尺寸、動力上都要高出半個檔次,與豐田佳美的定位和定價倒是非常相似。不過相比走私的雅閣那無懈可擊的性價比,風度憑著空間/動力等等優勢也完全不是對手。現在馬路上還有不少二代風度A32在正常運作,對于一款車齡接近20年、吃了那么久兩桶油無節操油品的車子而言,也算是可歌可泣的事兒了。
三代風度:風度時代的完美終結篇
1998年,日產風度在海外換代,并在1999年前后通過整車進口的渠道引入國內。跟之前引進的二代風度一致,三代風度僅有跨度頗大的兩款動力可選——2.0L V6和3.0L V6。
型號為VQ20DE的2.0L V6機型在現今的新車市場上早已銷聲匿跡(現在天籟2.5L都直接直列四缸走起了),但在當年卻是最好賣的一款(好吧,筆者承認當年全車系根本就只有兩款車型在售......)。2.0L版本當時的售價是40萬左右,而3.0L版則直接跳到50萬出頭,10有余的差價,除了換取更大排量的引擎、定速巡航、以及一臺更好的音響外,也并無太多強悍的豪華配置提供了。
當然,2.0L版的配置在當時看來,也已經是頂配的范兒,全車各處套著質量工藝都賊好的真皮,天窗尺寸不大但從未有什么滲水之類的窘況,金屬車漆抗刮損能力杠杠的,音響直接10支喇叭的Bose起跳。
相比二代風度,三代車型在尺寸上作出了非常大的改進,整車全長由4815mm拉伸至4920mm,軸距為2750mm。雖然軸距數據在現在看來并不霸道,但其實內部后排空間完全可以翹個二郎腿。空間方面唯一不足的是,車門扶手內傾幅度特別大,后排橫向空間不足,長途行駛時坐3位成年人有點嗆。
三代風度在2003-2004年間逐漸銷聲匿跡,進入停產清存期,這也是風度車系最后的一段日子。與日產風度同時期,還有日產西瑪(Cima)和日產風雅(Fuga)兩款豪華中大型轎車進口,后來漸漸被英菲尼迪M系列所代替。至此,打著日產標識的進口中高級轎車全線推出中國市場。
一代天籟:四缸引擎才是最適合需求的
全系V6且整車進口的風度,其定價明顯高于1999年便已國產的廣汽本田雅閣,競爭力一直低迷,并在2004年全球停產停銷。日產風度的直接繼承者,便是2003年在日本本土推出、2004年正式國產的第一代天籟。
相比風度車型,天籟給出了更加霸道的車內空間(可以說幾乎每個尺寸都比競品做大了一碼),提供2.0L直列四缸的入門發動機降低價格門檻,而屢獲大獎的VQ系列發動機繼續供應,這給還在進口的豐田佳美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代天籟:跟陳舊的4AT說再見
時間推進到了2008年,第二代日產天籟海外發布,并在同一年同步國產化,這一代的原型仍為日版車型。新一代車型再次把空間的擴展發揮到極致,乘客可以在車內5個座位中的任何一個舒適地伸起懶腰來。更具亮點的是,第二代國產天籟終于摒棄了陳舊的4AT,為全系自動擋車型裝載了節油能力非常強悍的CVT變速箱。相比一直堅持使用AT變速箱的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混動版除外),第二代天籟明顯作出了極致追求平順性和節油性能的、異于競品定位的抉擇。
三代天籟:首次引進美版Altima車型
2013年3月,第三代國產天籟上市,新車以“日產Altima”美版車型為原型打造。日產Altima是日產主要針對美國市場推出的車型,其第一代車型與日產藍鳥同平臺,現在藍鳥已經演變成軒逸,而Altima則繼續堅守中級車的定位。
除了棄用日版原型外(日版還沒換第三代,估計東風日產是眼睜睜看著凱美瑞換代大賣,等不及了),第三代國產天籟最大的變化,也是最具爭議的地方,應該就是2.5L引擎由V6換為L4結構了。此外,三代天籟還有望加入加長的公爵車型,并復產3.5L V6車型。
● 編輯小結:
日產在中國的鐵字招牌或許不是風度,畢竟保有量并不龐大,但遲遲才到來的風度(相比雅閣、佳美)還是給日產品牌添上了非常有實力的初期口碑。筆者家里用著一臺12年車齡的三代風度A33,除了不能避免的小刮擦外,從未因任何機械故障入廠修理,連欠缺保養的全車真皮也鮮有開縫爆裂等跡象,空調壓縮機在廣州這等熔爐級熱帶城市都毫無壓力。
● 編輯結語:
捷達、普桑、富康這老三樣在心中地位永遠崇高且不可被替代的北方人,總調侃南方人有著一種不可理喻的日系車情結,誰是誰非倒是沒必要爭論過多。對于這種所謂怪像的形成,撇開筆者家人用了十幾年日系車產生了好感這種個案,南方人也的確有著獨特歷史和地理原因作為共性的:
1、90年代以CKD、走私、罰沒車等方式走進南方的車子以日系為多,風險運輸的路程和報關的難度也比歐美來得輕易些;
2、當年,山高皇帝遠,法律非常不健全,官民齊點火等現象極為常見;
3、民眾使用過日系車后,發現其購買、養護成本相對低廉,口碑眾口相傳,且國人喜歡從眾;
4、進入21世紀,更多的日系廠商選擇在南方建立合資生產基地,主場優勢明顯。
相關文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