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有哪些布局和發展?
大眾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廣泛且深入,發展成果斐然。產品上,推出純電動ID.系列與燃油車的插電混動版,還有更多新電動車型規劃;平臺搭建了MEB與PPE平臺。生產布局全球化,在中國也有專門工廠。在電池方面投資合資企業,還投入巨額資金用于研發。此外,戰略合作多樣,市場表現也逐步提升。大眾正穩步在新能源賽道上闊步前行 。
在產品布局方面,大眾汽車成績卓著。其純電動ID.系列車型不斷豐富,涵蓋了轎車、SUV等多種類型,像時尚靈動的ID.3,憑借出色的操控性能與舒適的駕乘體驗,深受消費者喜愛;空間寬敞的ID.4 X以及大氣穩重的ID.6 X,滿足了不同家庭的出行需求。不僅如此,熱門燃油車也紛紛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帕薩特PHEV和途觀L PHEV在保留燃油車優勢的基礎上,融入電動技術,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而且大眾汽車野心勃勃,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推出約70款新電動車型,并且將一半以上的銷量目標鎖定在中國市場,足見其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重視。
平臺建設是大眾汽車新能源發展的堅實根基。純電動模塊化MEB平臺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擴展性,能夠高效生產多種不同級別的純電動汽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高端電動PPE平臺則聚焦于打造高品質、高性能的電動車型,為大眾汽車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提供了有力支撐。這兩個平臺猶如大眾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兩翼,助力其展翅高飛。
生產布局上,大眾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積極落子。在中國,上汽大眾和一汽 - 大眾均設立了專門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工廠。以上海安亭的上汽大眾工廠為例,其年產能可達30萬輛,強大的生產能力為大眾汽車新能源產品的市場供應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大眾汽車在歐洲也積極布局電池工廠,比如計劃建造六家電池工廠,其中Salzgitter工廠將為每年50萬輛純電動車提供電池,進一步完善了其新能源產業鏈。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大眾汽車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投資與瑞典企業成立合資企業,大眾汽車朝著自研、自產、自供應電池的方向邁進,同時積極探索電池技術創新。大眾子公司PowerCo成功完成固態電池50萬公里測試,衰減不足5%,量子Scape公司研發的固態電池更是將耐用性提升至1000次充放電,這些成果都展示了大眾汽車在電池技術領域的強大實力與積極進取的態度。
在研發投入上,大眾汽車毫不吝嗇。計劃投入約600億歐元,其中330億歐元專門用于純電動汽車,270億歐元用于混合動力車和數字化等領域。如此巨額的投入,彰顯了大眾汽車全面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和魄力。
戰略合作方面,大眾汽車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在中國,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攜手合作開發新車型,在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等前沿領域不斷探索,借助雙方的技術優勢,為消費者帶來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體驗。并且,2024年6月27日,大眾汽車集團等多方簽署多項有關上汽大眾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包括在中國開發3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2款純電車型,預計自2026年起將陸續推向市場,這無疑將進一步豐富大眾汽車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產品陣容。
市場表現見證了大眾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努力與成就。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現逐步提升的良好態勢,在中國市場,上汽大眾的ID.家族銷量持續增長,累計銷量突破30萬輛,其中ID.3更是領銜助力大眾品牌新能源銷量超13萬輛。在合資新能源市場,大眾ID3車型銷量突出,今年7月降價后訂單突破1萬輛,2023年大眾ID家族累計銷量達到12.15萬輛,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突破13萬輛。
總之,大眾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從產品到平臺,從生產到研發,從合作到市場,都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布局與發展。憑借豐富的產品矩陣、強大的技術實力、完善的產業鏈布局以及積極的市場策略,大眾汽車已在新能源賽道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并有望在未來持續發力,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