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告別擴張,開啟資源整合戰
中國車企正告別過去的擴張模式,步入資源整合的關鍵階段。
過去,不少自主車企資源充裕,多采用“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推出眾多子品牌與產品序列,以內部競爭的“賽馬機制”維持企業活力。然而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降本增效成為車企關注重點。如今,車企越發重視財務健康與單車利潤,開始戰略收縮,進行品牌融合,以應對市場挑戰。
自去年下半年起,車圈整合之風漸起,諸多車企積極行動。今年 5 月,比亞迪、廣汽、吉利、蔚來、奇瑞五家車企相繼開展內部重整。
吉利汽車自去年九月發布《臺州宣言》后,內部整合戰略推進迅速。幾何、翼真和雷達等子品牌并入吉利銀河,極氪和領克合并為極氪科技集團。5 月 7 日,吉利汽車宣布建議私有化極氪,意圖重塑集團架構,凝聚核心力量。7 月 15 日,吉利汽車與極氪簽署合并協議,將收購全部極氪股份,實現多品牌深度協同。
5 月 9 日,蔚來內部發布公告,大刀闊斧地將旗下樂道、螢火蟲兩個子品牌的多項組織部門架構整合進入蔚來體系,全力沖擊“2025 年四季度盈利”目標。
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一體化戰略也有新進展,對旗下自主品牌營銷體系進行重大調整,傳祺、埃安的營銷領域被整合。
今年 3 月,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在 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世界一流汽車集團。長安汽車從中國兵裝集團分立,成為獨立央企,未來或尋求更靈活的戰略合作。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格局存在容量增長平緩、行業整體利潤率下行、市場集中度低、價格戰激烈等問題。超過 130 家整車企業、超千個品牌,“大而散”的格局造成資源內耗與效率低下。電動化和智能化研發投入增長,但成果轉化不足,重復開發現象普遍。價格戰和渠道內卷也在侵蝕行業利潤。
在此背景下,車企的資源整合勢在必行,通過攥指成拳、聚集合力,有望在 2025 年這個汽車行業大決戰時刻,提升競爭力,在全球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