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回升 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仍唱空汽車業
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汽車企業產品結構惡化、企業利潤率下降、產能過剩,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和挑戰。盡管今年6月份汽車市場銷量有所回暖,與5月份相比上升了36%,但摩根士丹利仍然對汽車企業和零部件市場保持謹慎態度。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指出,6月份,日產和豐田等企業銷量增長明顯,兩者的銷量同比分別上漲192%和48%;而非合資汽車企業受小型車和微型車銷量的帶動,銷量同比上升74%,其中奇瑞和吉利的銷量同比上升176%和62%。
報告認為,雖然6月份銷量上升明顯,但汽車企業盈利能力不僅沒有相應提高反而出現下降。隨著小型車和微型車銷量的擴大,汽車市場出現了結構不合理的現象,行業利潤率也相應下降。根據報告,上半年新增銷量的90%都是微型車和小型車,中小型車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60%,利潤較高的中高檔轎車的銷量增幅并不明顯,行業利潤率下降6.9個百分點到3.1%。同時,燃油價格持續上漲將直接影響到下半年的汽車消費。由于產能過剩嚴重,汽車企業的日子并不會好過。
華夏證券分析師宋炳?估計,目前汽車企業產能利用率總體水平不超過70%,產能閑置將進一步增大企業的運營成本,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巨頭往往會犧牲利潤來擴大市場份額。湘財證券分析師李健認為,從五六月份的銷量來看,雖然車市有回暖,但總體情況只能用略有改觀來形容。他并不認同此前諸多機構對汽車企業過于樂觀的預計。
不過,一些汽車業業內人士認為,微型車和小型車銷量的擴大,符合我國國情。從國際經驗看,汽車生產企業利潤率下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宋炳?介紹,結合國際經驗,單獨的整車制造廠的利潤率處于持續下降過程。一般而言,一輛售價4000美元的轎車,整車廠的利潤也就在200美元左右。而與汽車相配套的汽車金融、維修等汽車服務業的利潤率則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