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度搶奪小車“安全”話語權原創
小型車,節能、方便、實用,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如果一提到安全,很多人都認為小型車的安全性確實一般,這已經成為了購買小型車人們的一塊“心病”。以新一代飛度和雅力士等即將上市的小型車為代表,它們是否也面臨著這樣的憂慮?
最近一批的C-NCAP碰撞測試似乎特別引人耳目:第八代雅閣在C-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50.3分的成績,距離滿分只有0.7分,成為國內目前為止唯一一款獲得超五星評價的轎車。在之前的CR-V則以總分50.6分的成績榮獲“超五星”等級評定,同樣來自本田車系。
最先取得“超五星”的既不是絕大部分消費者心目中嚴謹的歐系車,也不是身寬體胖的美系車,而是身為日系車的本田汽車。在仔細了解第八代雅閣、CR-V兩款車型后,不難發現它們均采用了本田先進的G-CON安全技術。這種技術在新飛度身上同樣得到體現。
新飛度繼續秉承了本田的G-CON車身技術,能夠在發生碰撞時吸收和分散撞擊的能量,大幅降低對乘員艙的沖擊負荷,同時確保乘員艙不會發生嚴重的變形,從而保證乘員的生存空間。G-CON技術通過控制車體的沖擊力,在氣囊打開時控制對乘員的沖擊力保護乘員。
新飛度在原有的G-CON車身結構上增加了本田最新的先進車身安全防護結構ACE設計理念
在本田G-CON技術上,還需要讓車身結構中的乘員艙保持完整性。為實現這一要求,本田在原有的車身結構上增加了本田最新的先進車身安全防護結構(Advanced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ACE)設計理念。第八代雅閣就首次采用了本田這一最新技術,它借助于嶄新的折疊緩沖區結構,提高了在各種可能發生的碰撞事故中對撞擊能量的緩沖效果。同樣,新飛度的車身結構中也新增加了ACE設計理念,前部吸能區設計的兩個獨特的Y字形結構,可以有效的將正面撞擊的能量進行均勻分配,將沖擊力更好的吸收到車輛上部和下部的車身結構中,使乘員座艙部分受到的沖擊力盡可能減小。
在碰撞試驗中,第八代雅閣高鋼性車體結構亦功不可沒。新飛度的車身結構中,高強度鋼板也被大規模的使用。在上一代飛度車型中,高強度鋼板占整個車身結構36%的比重,在新飛度上這一比例得到了提升。新飛度的結構強度較上一代車型提高了164%,如前保險杠、前縱梁、A柱、B柱、側圍、中置油箱框架等車身重要部件中都采用了高強度鋼板對結構進行加強。
曾一度被大眾汽車作為重點宣傳的激光焊接工藝,在第一代飛度就已經得到了應用,而這一設計在新飛度中仍將繼續得到沿用。區別于傳統焊接工藝,激光焊接可以使兩塊鋼板之間的分子結合,焊接后的強度相當于一整塊鋼板,大大提升了車身的強度以及抗扭曲抗變形的能力,從而提高整車的安全性。
除了努力做到保護車輛乘員,本田還倡導了“安全共存”理念:在碰撞時保護乘員自身的同時,力求降低對沖撞的對方車輛的攻擊性,以及行人的安全保護。該理念在歐洲NCAP碰撞實驗中早已成為獨立的重要評分項目。比如在第八代雅閣上,實行了精心考量過的行人保護車頭吸能設計,動機蓋的高度、金屬柔軟度、以及其與堅硬的發動機缸蓋之間的距離,都被精心計算過,一旦發生車撞人的意外,被撞者的頭部與發動機蓋接觸的瞬間能獲得相當的緩沖,最大程度化解了行人受傷的程度。同樣,新飛度的車頭設計上依然保持了上一代飛度致力于減少交通事故中對行人的傷害的設計。
新一代飛度不僅擁有新的安全設計理念,其他傳統裝備也很齊全,有消息稱廣州本田把日本版第二代飛度全車系的標準裝備都搬了過來,如前座雙氣囊、ABS+EBD整合剎車系統,以及1.5升車款新增設的VSA動態車身穩定系統。由此看出,廣州本田對第二代飛度的市場期待有多高了。